搜索
ss
ss
新闻中心
News
-
-
动平衡校正操作指南:原理与实施步骤

动平衡校正操作指南:原理与实施步骤

  • 分类:行业新闻
  • 作者:申岢编辑部
  • 来源:上海申岢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3-25
  • 访问量:70

【概要描述】

动平衡校正操作指南:原理与实施步骤

  • 分类:行业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上海申岢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3-25
  • 访问量:70

一、动平衡校正的重要性

旋转设备(如电机、风机、泵体等)在高速运转时,若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,会产生离心力,引发设备振动、噪音甚至零部件损坏。动平衡校正通过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,将振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,是延长设备寿命、保障运行安全的关键技术。

二、核心原理

当转子旋转时,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力与其旋转速度的平方成正比。动平衡校正的核心在于通过添加或减少配重,使转子的重心与旋转轴心重合,从而消除离心力差。对于长径比较大的转子(如多级涡轮),需采用双面动平衡技术,分别在两个校正平面上调整质量。

操作流程详解

第一步:准备工作

  1. 安全防护
    切断设备电源并上锁,佩戴防滑手套及护目镜。移除转子上附着的异物(如油污、锈迹)。

  2. 工具准备
    使用动平衡仪(含振动传感器、相位检测器)、校准砝码套装、电子秤(精度0.1g)、记号笔。检查传感器安装是否稳固,确保信号传输正常。

  3. 基础测试
    空载运行设备10分钟,记录初始振动值。若振幅已超标,需优先排除轴承磨损、地脚螺栓松动等机械故障。

    第二步:振动数据采集

  4. 在转子两侧轴承座处安装振动传感器,设定动平衡仪至”初始运行”模式。

  5. 启动设备至额定转速,仪器将自动捕捉振动幅值(单位:mm/s)和相位角(单位:度)。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,减少误差。

    第三步:不平衡量计算

  6. 输入转子参数(质量、直径、校正半径)至动平衡仪,仪器将根据公式 U=(M×A)/(r×ω²) 计算需增减的配重质量(U:不平衡量,M:转子质量,A:振幅,r:校正半径,ω:角速度)。

  7. 通过相位角定位质量偏差点。例如:若相位显示120°,则在旋转方向标记起点后,沿转动方向量取120°的位置即为重点位置。

    第四步:配重调整

  • 去重法:使用钻床在重点位置去除材料(适用于铸造叶轮)。

  • 加重法:用高温胶或螺栓固定铅制/钢制配重块(常用在电机转子)。配重质量误差需小于计算值的5%。

  • 特殊处理:对无法直接增减重的部位(如曲轴),可在对称位置安装反向配重抵消不平衡量。

    第五步:验证与微调

    重新启动设备,对比校正前后的振动数据。若振幅下降至ISO1940标准的G6.3级(一般工业设备)或更高精度要求,则校正成功。否则需按20%的比例逐步增减配重进行微调。

    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温度影响:高速设备运行30分钟后再采集数据,避免轴承热膨胀导致测量偏差。

  2. 配重固定:焊接配重时需控制热输入量,防止局部变形;胶粘配重需进行24小时固化测试。

  3. 数据记录:保存每次校正的相位图、配重位置及质量,建立设备振动趋势档案。

    常见问题应对

  • 校正后振动加剧:检查传感器安装是否松动,或存在轴弯曲、对中不良等复合故障。
  • 相位角漂移:可能因皮带传动打滑引起,建议采用激光对中仪检查传动系统。
  • 无法确定重点:改用三点试重法,通过三次不同位置的试重计算初始不平衡矢量。 掌握科学的动平衡校正方法,不仅能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,更能降低能耗约15%-30%。建议每运行2000小时或大修后必做动平衡检测,将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。
相关资讯
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
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。
这是描述信息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