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

胶条平衡时,SDS和碘乙酰胺的作用分别是什么
- 分类:行业新闻
- 作者:申岢编辑部
- 来源:上海申岢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
- 发布时间:2024-12-11
- 访问量:158
在胶条平衡过程中,SDS和碘乙酰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共同确保了蛋白质的充分变性和电泳效率。
SDS(十二烷基磺酸钠)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溶解剂和稳定剂,它能够破坏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区域,使蛋白质分子充分展开并暴露出其多肽链。在胶条平衡的第一步中,通常使用SDS、尿素、甘油、还原剂和嗅芬蓝指示剂来配制平衡溶液。这些成分共同作用,使第一向的胶条上的蛋白质变性,减少两性电解质的电内渗,为第二向的电泳提供基础。
碘乙酰胺(Iodoacetamide, IAA)则在第二步平衡中起到关键作用。与DTT(二硫苏糖醇)不同,DTT是还原剂,常用于去除蛋白质中的二硫键。如果平衡时间过长,会导致蛋白丢失和质谱分析的复杂化。碘乙酰胺可以作为替代品,通过烷基化作用保护SH基团,防止蛋白氧化,从而减少纹理现象,得到更清晰的图谱。这种保护作用有助于保持蛋白质的完整性,尤其是在进行质谱分析时尤为重要。
SDS和碘乙酰胺在胶条平衡过程中各司其职,前者负责蛋白质的完全变性和展开,后者则通过烷基化作用保护蛋白质免受氧化损伤,两者共同确保了胶条平衡的质量和效果。
下一个:
胶条平衡(胶条平衡的目的)
下一个:
胶条平衡(胶条平衡的目的)

Copyright © 2003-2019 上海申岢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,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12006号-5 友情链接:
上海动平衡机